0-3歲是早教啟蒙的關鍵。但往往這個階段也是最盲目的,沒有專業知識儲備,很多家長的早教啟蒙就是 “依樣畫葫蘆”,用成人所以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結果事倍功半,孩子沒興趣,大人很焦慮。
知名育嬰達人大J有三年早教經驗,她發現3歲前最關鍵的早教啟蒙就是打通全感官,其中眼睛和雙手的開發尤為重要,這也是幫助孩子做好全腦潛能開發的關鍵一步。
眼睛開發的關鍵
大家都知道親子閱讀很重要,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最早期親子閱讀到底為了培養什么。于是,大部分家長就把孩子可以安靜聽完幾本書作為目標,甚至有很多父母一看孩子開始沒興趣了,趕緊抓緊讀,加快讀,來實現”孩子讀完“的目標。
其實,親子閱讀就是很好的刺激視覺、鍛煉觀察的手段。小月齡的孩子看東西是“散”的,他們“看著”卻不一定“看到”。不了解啟蒙的關鍵,那就會出現父母為了完成”孩子讀完“的目標而趕著讀,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如何觀察的機會。
大J從女兒4個月開始引進繪本,在女兒6個月開始真正的親子閱讀。當然大J也犯過很多家長都可能會犯的錯誤,就是想讓女兒抓緊讀趕緊讀,根本不管她的眼睛有沒有看,耳朵有沒有聽,好像我讀完了她也就讀完了似的。
后來她的認知老師告訴大J:如果今天你的女兒只能專注10秒鐘,只能看完一頁,那好好利用好這10秒鐘,好好利用好這一頁,讓她明白觀察是什么,讓她感受到你在閱讀時的愉悅和從容。
根據認知老師的建議改變方法后,大J放慢了速度,不再趕時間了,女兒讀到哪里,大J就用手指指到哪里,用這樣的方式向女兒演示怎樣叫“看到”。
而當父母用一個手指引導孩子看局部時,也就幫助孩子進行了信息篩選,讓他更有針對性地看某一個細節。一個孩子越早可以學會如何觀察,如何篩選信息,那他不僅越快會對繪本感興趣,也會對今后學習能力很有幫助。
這段經歷讓大J開始明白早教的意義:不是為了趕某個也許根本就不存在的里程碑或者目標,而是根據孩子現有的能力,將每一次早教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雙手開發的關鍵
很多父母每次新玩具買回家,恨不得馬上就教會孩子怎么玩、正確的玩法是什么,孩子自己想摸一下,馬上也會干預,“不是摸這里,你看,爸爸教你怎么玩”。
爸媽之所以著急是因為,身為父母都知道玩耍技能是孩子很重要的早教啟蒙,當然要教會孩子。但在這個早教階段,孩子的這種“瞎摸”也很重要,這是在刺激孩子的觸覺發展,鍛煉手部靈活性。
大J女兒的認知老師就提醒過她一句話:每個新玩具到家,家長先忘記“使用功能”,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摸去舔,這種“沒規則的玩耍“也非常寶貴。這個過程也是讓父母去了解孩子現有的玩耍技能,再因材施教。
轉換思路,并在實踐中觀察和總結,大J慢慢領悟到:所謂”沒規則玩耍“其實也是有規則的。以下兩點就是家長都需要注意的。
1、對觸感進行命名
在給女兒選購玩具時,為了讓她有機會體會不同觸感,大J會特意選擇不同材質的。之后讓女兒在摸某些玩具時,需要描述她正在感受到的觸覺,“這很粗糙”;“這摸起來很柔軟”等。
這樣的描述不僅僅是語言啟蒙,其實是非常關鍵的認知啟蒙,把孩子在外界接收到的信息形成符號記錄在腦中。而這恰恰就是我們今后學習的方法之一,“我看到我感受到我記住,以后遇到相似的情況,我再從記憶庫調用出來”。
2、姿勢正確很重要
除了觸摸,玩玩具的姿勢也很重要。雙手開發的關鍵不僅僅是孩子會用手,更要用對手,用好手。這對孩子今后使用任何工具都有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握筆書寫。
但是用對手、用好手的培養期會比較長,很多父母都在這個階段陷入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學的太慢。大J在培養女兒這項能力時也經歷了兩年等待期,但女兒兩歲后,好像突然就 “開竅”了,之后好多東西學的很快,認知發展有了一次大飛躍,到了3歲時基本上都追趕完畢了。
大J的認知老師總結說,早期啟蒙就是培養土壤,這塊土壤里最關鍵的就是觀察和用手,大部分的學習都是通過這兩個途徑的。但很多家長太急于追求結果,往往跳過基礎,到了后面問題就會慢慢凸顯,結果還要回頭補課,而且更難。
其實,幫孩子做全腦潛能開發的很多方法和道理都很簡單,但很多父母頂不住比較的壓力,總是直奔結果,忽略了土壤的培養。然而,土壤準備好了的孩子,今后學什么都很快,土壤不對,再怎么學也沒用。(通訊員 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