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疫情把大家都困在家,疫情趨向平穩后,并沒有出現報復性消費,但卻將人類懶惰天性發揮淋漓盡致,這也是為什么直播會火的原因之一。

直播給生活帶來便利,隨著而來銷售的產品質量問題也日益突顯,例如某平臺上的網紅產品400元一斤“烤蝦大媽”有消費者購買后才發現是三無產品;直播帶貨表面一片輝煌,但屏幕的背后卻是假貨、虛假宣傳、夸大宣傳、售后服務差等問題。
直播不是法外之地,消費者保障從商品可追溯性開始,產品沒有建立完善的追溯體系,消費者權益就無法得到保證,即代表直播帶貨存在著大片的空白地帶,產品在這個過程中沒法得到保障。
消費者看直播購物,隔著屏幕看不到實物,因此也就成為假冒偽劣產品一直是網購投訴的重災區?,F在一些電商平臺與商家陸續推出了保質服務,承諾正品保證,但是真正做正品防偽驗證的產品覆蓋率又有多少?
建立商品可追溯性,第一步,產品要有標識,即直播間與線下商品一致,具有完整的產品標識,即“產品身份證”,產品身份證中讓消費者了解獲取產品基本信息。第二步,現在國家對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尤為重視,特別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以食品類為主的溯源問題受到政府高度關注,商品可追溯性在食品細分領域的應用也已經鋪展開來。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完善產品的標準化程度、質量水平、可追溯性的鏈條結構是解決源頭問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