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工業改革開放41年發展史
改革開放后,中國包裝工業迅速起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行業始終處于爬坡階段。在一大批港資包裝印刷企業的帶動下,珠三角、長三角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并成為中國包裝工業的中流砥柱。
中國包裝業從起步到騰飛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掀起了一波國企改革風潮。煙草行業的材料采購完全對民營資本開放,煙廠的包裝印刷業務被強行從卷煙廠剝離出去。勁嘉、虎彩等一批民營印刷企業迅速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伴隨著中國煙草業的繁榮和暴利而獲得了飛躍性的發展。
2002年中國順利加入WTO,世界市場完全向中國敞開,中國的企業迅速清空了世界的工廠。以富士康、宏達、仁寶等企業為代表,以代工著稱的臺資企業成為一波產業轉移的優勝者?;萜?、IBM、SONY、TOSHIBA等品牌商紛紛把訂單外發給這些代工企業組裝。裕同、合興、美盈森等民營企業正是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終成行業龍頭。
從2006年開始,我國快遞業務量從2006年的10億件增長到2014年的140億件。自2011年3月以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46個月累計同比平均增幅超過50%.特別是網購的爆炸式增長給中國的包裝印刷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18”活動期間(6月1日-20日),全行業攬收快件超65.9億件,同比增長24.24%。
快遞包裝的天量市場,引發了行業企業的高度重視。合興包裝把快遞包裝列為業務重點,玖龍紙業張茵直言,快遞業的迅速發展為玖龍帶來了利好,2013年網購包裝的用紙量約占玖龍總銷量的10%.此外,天包裝等為快遞業提供標簽和包裝袋的企業也獲得飛速發展。

中國包裝工業仍然大而不強
在包裝原輔材料研究和生產上遠落后于歐美、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如馬口鐵三片罐,我國當前生產的鐵罐壁厚普遍在0.2MM,而歐美等國的鐵罐壁厚已經降到0.08MM,實現了包裝制品的低克重、輕量化、高強度、降成本的先進水平?,F在這種情況不僅是鐵罐,在紙、塑等包裝制品的原材料,以及包裝印刷的油墨、粘膠劑等輔助材料的研發上都落后于發達國家。
在包裝制品生產的工藝技術研發能力環節也很弱?,F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裝備主要還是靠進口,不僅受制于國外,而且增加了生產成本。
包裝設計理念偏廢,重平面設計,輕功能性設計,缺乏行業競爭的比較優勢。
包裝標準化建設滯后,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不強。
除以上四個主要方面外,最核心的是我們的包裝產業新型工業化水平太低,行業的結構不合理,企業小、散、亂現象突出,企業經營理念陳舊,管理水平尤待提升。
包裝行業前景看好
目前,由于受到全球經濟衰退和中國經濟加速下行的影響,中國的各大行業均出現了產能過剩,甚至企業大量破產倒閉的現象。包裝印刷行業由于主要用于日用化工產品、消費電子產品、農副產品、食品等基本需求領域,經營狀況要遠遠好于家具、建陶、衛浴、建材、五金等房產地密切相關行業。
隨著人類生產力水平的大幅提高,特別是智能制造和3D打印技術的成熟,加上互聯網和大數據對資源和商品流通的合理配置,人類將會把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花在提高衣食往行的質量方面,造紙和包裝無疑會有更多的戲份。
2014年,高達15億人口中國用紙量僅僅1億噸,而4億人口的美國2014年用紙量高達8000萬噸,可見中國造紙和包裝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爬升空間。

隨著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未來幾年,網購包裝、農產品包裝、零售易包裝將新增天量的市場空間。其中,造紙及紙包裝因為具有可持續、綠色低碳的優點,有望成為最大的贏家。
2015年上半年,盡管中國進出口雙雙下滑,但中國的龍頭包裝印刷企業通過強化管理、提升效率、降低能耗等手段,抵消了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與房地產相關聯的行業哀鴻遍野的情況下,中國的包裝行業仍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
展望未來,中國的包裝印刷行業將面臨著下游客戶訂單減少,工業品出廠價格連續下降等多重挑戰。但作為一個日不落的行業,中國的包裝工業幾乎不大可能出現大的滑坡。對四百萬從事包裝印刷行業的人士來說,他們無疑是幸運的。
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工業發展的四大重點是這些!
近年來,我國包裝行業發展態勢十分迅猛。從總量上看,品種、質量、新品研發以及經濟效益等方面有所超越國外,但仍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我們新時代的發展方向完全可以趕超上,那就是行業內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行業轉型升級。

包裝:商品的重要信息載體、保護外殼
包裝表體上,產品的相關文字、信息,可以通過手機掃描,獲取數據采集、商品溯源防偽和全程追蹤,更能通過增強現實等技術實現與消費者的互動交流。
據業內人士測算,到“十三五”期末,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預計達到2.5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6.79%,其中紙質包裝業產值將超過9000億元。
我國的包裝產業主體上,存在企業規模小、低水平重復建設、產業集中度低等問題,目前行業正在朝集約化方向發展。
從產業布局來看,我國包裝行業已形成以廣東為中心的珠三角、以上海和江浙為中心的長三角、以京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地區三大產業帶。
據披露,中國印刷企業百強企業中位于三大產業帶企業數量常年穩定在70%左右,其銷售占比接近80%。

科技創新:引領包裝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包裝產品總體上仍然存在品種少、質量低、技術含量低;產品結構不合理,主要高檔包裝設備和原輔材料嚴重依賴進口;包裝科學技術研發經費投入少,創新能力不足;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率低等問題。
縱觀我國包裝行業走過的歷程,不難發現,雖有不少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技術引進、新品開發實現技術創新進而獲得經濟效益,但由于缺乏長期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旦技術創新被競爭者模仿,便會重新陷入困境。
只有及時形成技術創新能力,完善技術創新機制,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是今后幾年乃至更長時期推動我國包裝行業發展的關鍵。
包裝工業發展四大重點
2016年,中國包裝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包裝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包裝工業發展四大重點:推動綠色包裝持續發展、推動安全包裝深入發展、推動智能包裝快速發展和推動關鍵領域突破發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智能包裝,這種主要通過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來實現在產品包裝上二維碼、隱形水印、數字水印、點陣技術、RFID電子標簽等采集產品信息,進而構建智慧物聯大數據平臺的新技術,將讓產品防偽、追溯、移動營銷、品牌宣傳等強大功能更切合實際。
把包裝作為載體,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手段,助推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可視化及高效化。
隨著國民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政府、社會及印刷包裝企業對環保的逐漸重視,借助科技創新與智能化發展不斷深入,綠色、環保包裝將是印刷包裝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圍繞減量、回收、循環等綠色包裝核心要素,積極采用用材節約、易于回收、科學合理的適度包裝解決方案,是當下包裝用戶和包裝企業的發展方向。
要實現包裝行業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加速推進新材料研發與創新,增強包裝企業自我創新能力,用不斷發展的高新技術與適用技術,開發出更多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