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15電子商務誠信平臺”在國家工商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報社的指導下,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北京市經信委、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消協及全國各省市消協的的大力支持下,自2010年8月正式啟動以來,其工作正在有序進行,得到了315電子商務誠信聯盟企業的大力配合,有幾十家電子商務企業、網絡運營企業、IT制造廠家、服裝制造廠商、食品企業積極和我們聯系,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支持。通過近半年來工作的開展,中國315電子商務誠信平臺,在倡導建立的立足北京、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電子商務誠信聯盟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推波助瀾。
參與本次研討會的企業有40余家,除消費者已經比較熟悉的聯通、移動、慧聰、京東商城、凡客誠品以外,還有中國POS機網、華人噴碼網、保鮮然、樂酷天、寺庫等一大批企業參與并進行了研討。
研討會上發布的報告《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分析報告》顯示:
一、2010年電子商務發展總體趨勢呈現四個發展態勢,一是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同比增長非常迅速,投訴總數也同比有大幅度增加,但來自某些地區的投訴比率明顯呈下降趨勢,表現比較突出的地區為北京、廣東等地。二是從事網絡銷售的產品價格區間明顯上升,產品種類相比歷年也明顯增多,電子商務交易產品價值高端化趨勢明顯,逐步擺脫質次價低的困境。三是來自電子商務方面的投訴種類也越趨多樣化。四是移動電子商務是新的增長點,農村已經是電子商務的新興市場,移動商務的來臨,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農村消費者也加入到電子商務消費的行列中來,人群結構日趨復雜化、知識水平趨于多層化發展。
二、2010年消費者的投訴日益多樣化,情緒性、理智型、個人責任、社會責任的類型比較顯著,具體表現在:舉報取代投訴、知識型投訴取代盲目投訴等幾個方面。消費者投訴要求也逐步明確化,要求實物賠償、精神類賠償、一定金額的現金賠償已經非常普遍。本次報告顯示:要求獲得賠償占總統計數量的46%,要求商家進行滿意解釋的占總統計數量的15%,要求商家進行服務承諾的占11%。
三、2010年引發電子商務誠信的主要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消費者處于消費保護的“盲區”,購物網站缺乏明確的消費保護引導和消費保護制度。消費者普遍對購物網站的信息表述理解不清,購物網站缺乏必要的消費引導和消費保護制度,購物證據也無途徑保存。
二是網站產品宣傳不實,后期服務跟不上。普通消費者無法識別銷售平臺的手續是否合法、資質是否完善,缺乏亮照經營的約束,特別是在“團購”上。
三是實物型網購第三方支撐體系尚不完善。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不能自由選擇物流體系和支付系統,支付款項流轉不清、未簽收的貨品被告知已簽收等投訴一直居高不下。
四是非物流的數字產品電子商務投訴成為新的熱點?;谝苿泳W絡的話費充值、套餐服務、軟件產品下載等方面管理尚有缺陷,虛擬財產缺乏保護措施。
“315電子商務誠信平臺”在2011年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將在平臺上建立消費警示機制,按季度分欄目、分頻道向社會各界進行公示統計數據,圍繞如何選擇購物的網站、網站為消費者提供哪些交易憑證等內容開展消費教育工作;二是研究制定網絡消費新標準、建立電子商務交易記錄和第三方備案體系;三是繼續擴大監測范圍、種類,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良好的第三方監測數據從而完善電子商務運營中的各項消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