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先后出臺《關于確保糧食安全的決定》、《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意見》、《關于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確保川糧健康快速發展。2013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677.4億斤,增產14.4億斤,增長2.2%,實現了改革開放35年來首次糧食“七連增”。川糧在滿足本省口糧自給的同時,每年還要向周邊省份調出約30億斤的糧食;通過川豬、川酒轉化“間接調出”的糧食數量也十分可觀。
記者從四川省農業廳了解到,為確保糧食安全,省農業廳2012年以來先后制定了《四川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建設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工程規劃綱要》、《四川省千斤糧萬元錢糧經復合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規劃》,實施了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工程、現代農業千億示范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現代農作物種業提升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鄉鎮或區域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農業投入年年大幅增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均耕地少、自然災害頻發是四川農業的一大省情。為此四川長期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深入實施現代農業千億示范工程,2013年更是開創性地提出了“千斤糧萬元錢”、“噸糧五千元”模式,即通過水旱輪作、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水產復合種養,實現“錢糧雙收”;同時達到減少病蟲害,改善土壤的通氣性的效果,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千斤糧萬元錢”糧經復合模式為突破口,四川現代農業生產呈現出嶄新的格局:規?;?、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四輪驅動”,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據四川省農業廳提供的數據,去年全省新建萬畝億元示范區285個,糧經復合產業基地340萬畝,全省特色效益農業綜合產值達3800億元,助農增收130.2元。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認為,在四川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依然能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這無異于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吃了一顆“定心丸”。川糧的可持續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四川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蛻變:糧食長期不變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方式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傳統種糧農民向職業經理人轉變;單家獨戶的農業生產服務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轉變。這些轉變體現了四川現代農業平衡發展的態勢。
四川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表示:“‘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被置為2014年全國經濟工作六大主要任務之首,這一點對四川意義重大。”川糧還將為中國飯碗添飯,還將成為四川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