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潤萬家除在試點城市門店上線“肉菜溯源”項目以外,還在不斷嚴格自身的食品安全管控體系,通過引入“良好農業規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簡稱GAP)”,優化并完善農產品基地認證標準,引入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打造透明快檢室,積極創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等多項舉措,建立起多層級的食品安全管控、商品質量及品質管控體系,以內部和外部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創新、完善有關食品安全的各項工作。截至目前,華潤萬家在西安、南京等全國范圍內,已有多家門店獲得當地省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稱號。
來源:搜狐財經
2、【海陽市藥品生產、批發企業前將建立藥品追溯體系】
為加快推進海陽市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市場監管局按照煙臺市局要求,今年年底前,全市藥品生產、批發企業將建立藥品追溯體系,2019年底前,所有零售藥店建立藥品追溯體系。
據了解,海陽市的藥品追溯體系將具體分兩個階段實施。一是試點推進階段。至少選擇1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含所有門店)、1家單體藥店進行追溯試點,2018年底前完成試點工作。二是總結推廣階段。全面總結推廣試點經驗,爭取2019年底前所有零售藥店建立藥品追溯體系;2020年底前,在醫療機構部署藥品信息追溯系統,完成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
來源:膠東在線
3、【三門縣打扶結合促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規提升】
今年,三門縣市場監管局按照“打扶結合、疏堵并舉”原則,以民生實事項目建設為準繩,全面開展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規提升工作,促進食品生產監管水平穩步提升。
源頭把控,實現追溯率大幅提升。小作坊食品追溯系統的使用既關乎食品溯源問題,也是小作坊業主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一個載體,該局直面前期追溯率較低短板,專門召開了全縣食品加工小作坊追溯體系建設培訓會,找準問題根源,加強對小作坊負責人追溯體系操作培訓。并免費下發溯源打印機80多臺,采取“一對一”方式現場指導,由專人跟蹤追溯進度,不斷完善食品生產小作坊原輔料進貨、食品生產和食品銷售等信息的輸入工作。截至目前,全縣51家正常生產的小作坊已累計輸入各類數據信息18萬多條,追溯率從前期的15%迅速提升到100%。
強化監管,排查食品安全隱患點。結合地產食品533安全保障行動計劃和“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堅行動”開展各項專項整治工作,加強食品加工小作坊日常監管和綜合治理。今年將特膳食品、其他食品、酒類、食用植物油共4類食品的生產企業及小作坊等列入重點監管對象,主要對所采購原料進貨臺賬是否齊全、是否違法添加、是否濫用等問題進行檢查。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230人次,檢查小作坊51家,發現問題5個,已對標整改,立案查處3起。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近日,“吳中大米”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吳中區繼“洞庭山”碧螺春、“東山湖羊”后第三件地理標志商標,這也是2018年蘇州首件地理標志商標。
吳中區位于蘇州城南太湖之濱,生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礦物質含量高,適宜優質水稻生長,是聞名遐爾的“魚米之鄉”。早在6000年前境內先民就開始種植水稻,古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進入新世紀以來,吳中區大力推廣優質水稻品種,采用綠色生態的栽培技術,輕肥料,產出的地產大米——“吳中大米”,形成了獨特的品質:米粒玉白有光澤,口感綿軟略粘,微甜、有韌性,具有天然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