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再次向國家質檢總局發函商請調整嬰幼兒配方乳粉、乳粉及煉乳電子監管碼的賦碼方式。
電子監管碼問題一直受到企業的關注,企業多有意見,為此協會作了大量工作與國家主管部門進行溝通。早在去年12月國家將乳制品列為電子監管網首批入網產品后不久,一些企業就紛紛向協會反應,乳制品產量大、包裝容器小、品種規格復雜、高速流水線作業,實施電子監管碼后不僅會給企業增加成本,而且在操作上也存在極大困難。因此協會于去年12月29日向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關于暫緩將乳制品納人電子監管系統的報告》(中乳協[2007]71號),以正式文件方式建議質檢總局延緩乳制品的入網時間。
2008年2月21日,總局下發《關于2008年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推進工作部署的通知》 (國質檢質[2008]83號),對入網監管產品實行A、B兩種賦碼方式,滅菌乳、巴氏殺菌乳、酸奶和乳飲料等被列為B類賦碼方式產品,采用外包裝箱(盒)賦碼方式;而嬰幼兒配方乳粉、乳粉及煉乳列為A類賦碼方式產品,即“一品一碼”,要求薄膜袋采用塑料薄膜熱轉印方式賦碼,金屬桶、軟管和金屬罐采用貼標方式賦碼。為此,3月7日協會組織召開了“制品行業實施電子監管碼工作座談會”,有12家乳制品生產企業、7家包裝、印刷和認證方面的企業及國家質檢總局相關領導等30多人出席了會議。會上就具體產品賦碼的技術性問題與包裝料供應商、中信國檢等進行深人討論,企業一致為嬰幼兒配方乳粉、乳粉及煉乳實現"一品一碼"存在技術難題,近期內無法解決。3月12日,協會根據會議討論意見結果發出了中乳協[2008]20號文,商請國家質檢總局將嬰幼兒配方乳粉、乳粉及煉乳列為B類賦碼方式產品,但沒有得到總局的同意。
5月21日,協會在眾多骨干企業的要求下,綜合企業意見及當前實際的情況下,認為現在由于距離要求入網賦碼的時間已很近,雖經多方共同努力,而相應技術問題仍沒能得到有效解決,加之實現“一品一碼”有大量改造工作,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如期實施“一品一碼”工作難度較大。因此協會第三次以中乳協[2008]53號文的形式建議國家質檢總局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乳粉及煉乳產品實施B類賦碼方式,將電子監管碼賦在產品外包裝箱上。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秘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