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食品追溯系統需要在一個集成開放性良好的平臺上去搭建整個追溯體系。而這種集成開放性不僅表現在軟件方面,也更需要兼具硬件方面的集成與開放因為傳統的電腦端數據采集方式已然不適應當今食品行業的信息化需求,需要借助更多的信息化硬件設備,以達到快速,有效采集追溯數據的目的 基于二維碼及RFID物聯網技術產品溯源,通過內部二維碼/RFID即可實現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跟蹤、反饋、查詢、存檔和管理。消費者及監管部門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機即可隨時溯源產品信息。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包括:三個層次結構:網絡資源系統、公用服務系統和應用服務系統二級節點:由食品供應鏈及安全生產監管數據中心和食品產業鏈中各關鍵監測節點組成。數據中心為海量的食品追溯與安全監測數據提供充足的存儲空間,保證信息共享的開放性、資源共享及安全性,實現食品追蹤與安全監測管理功能。各關鍵監測節點包括種植養殖場節點、生產與加工線節點、倉儲與配送節點、消費節點,實現各節點的數據采集和信息鏈的連接,并使各環節可視。
一個數據中心與基礎架構平臺:一個中心為食品供應鏈及安全生產監管數據管理中心,是構建于基礎支撐平臺ezRFID之上的管理平臺。ezRFID為RFID中間件,是RFID運作的中樞,為硬件和應用程序間的中介角色,將實現不同節點不同追溯環節上的各種不同的RFID設備和軟件順暢地協同運行。包含的功能不僅是傳遞信息,還包括解譯數據、安全性、數據廣播、錯誤恢復、定位網絡資源、找出符合成本的路徑、消息與要求的優先次序等服務。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操縱控制RFID讀寫設備按照預定的方式工作,保證不同讀寫設備之間配合協調;二是按照一定規則過濾數據,篩除絕大部分冗余數據,將真正有效的數據傳送給后臺信息系統。該框架包括了RFID邊緣件和RFID集成中間件兩大部分。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及可全程追溯,規范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四個環節,將大米、面粉、油、肉、奶制品等食品都頒發一個“電子身份證”—全部加貼RFID電子標簽,并建立食品安全數據庫,從食品種植養殖及生產加工環節開始加貼,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跟蹤和追溯,包括運輸、包裝、分裝、銷售等流轉過程中的全部信息,如生產基地、加工企業、配送企業等都能通過電子標簽在數據庫中查到。
RFID技術在食品安全追溯平臺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產品信息的采集。RFID技術主要是利用特定的電子標簽與擬跟蹤的產品相對應,以隨時對產品的相關屬性進行信息跟蹤、追溯與管理。
以一頭肉牛為例,從養殖到最終被消費,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生產、加工、運輸和儲存銷售等環節。牛羊一般經養殖廠、屠宰場、物流到市場銷售,牛羊的質量安全程度也在這幾個環節中體現。
所以當中生產加工的信息透明化能夠有效地提高并監督產品質量安全。根據這幾個環節,設計牛羊肉質量信息管理系統,各功能模塊根據業務流程需要拓展。
將RFID技術應用到牛羊質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統中,能夠輕松獲取各環節信息。根據業務流程通過RFID技術可以記載從源頭生產到銷售的有關信息,有效地對牛羊肉來源和加工運輸過程等進行跟蹤。
RFID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將利用RFID先進的技術并依托網絡技術、及數據庫技術,實現信息融合、查詢、監控,為每一個生產階段以及分銷到最終消費領域的過程中提供針對每件貨品安全性、食品成分來源及庫存控制的合理決策,通過RFID身份認證技術實現食品安全預警、產地、生產、倉儲、運輸、銷 售、加工過程的無縫隙溯源,全程嚴格控制,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形成各類食品企業生產銷售的閉環生產,以保證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放心食品,并可確保供應鏈的高質量數據交流,讓食品行業徹底實施食品的源頭追蹤以及在食品供應鏈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同時使得牛羊肉生產流程更加透明化、可監督化。將RFID技術應用到追溯系統中,需對養殖環節牛羊活體、屠宰加工環節肉胴體、運輸及銷售環節肉產品進行標簽標識。通過RFID技術與物聯網信息服務技術的結合,實現食品從生產加工到物流配送到銷售整個供應鏈各環節的實時數據采集,實現對食品的有效監控、追蹤,為食品企業品牌力建設提供最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