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無論去哪里,總是習慣了“掃碼”——二維碼、條形碼、小程序碼……在享受著快捷便利的同時,你有沒想過,這形形色色的“碼”是怎樣“變”出來的呢?
這些看上去很像實則千變萬化的“碼”,相當于產品的“身份證”,除了在手機、PC端自動生成,還有大量是直接印在各種各樣的物品之上。據估算,僅二維碼,中國人一年就要用掉差不多5000億個,算上其他類型的識別碼,真的是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而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對“一物一碼”的剛需也日益凸顯。產品有了包括各類識別碼在內的清晰產品表示,才能方便、精準地被納入“萬物互聯”的體系之中。因此,對“打碼”的需求仍在不斷增長,對“打碼”的質量要求同樣在不斷提升。

然而,現有產品噴碼賦碼設備存在不少盲點,成為了許多行業提質提速的制肘。近日,全球首臺雙噴嘴背向(反向)偏轉技術噴碼機在廣州正式面世,就為破解工業生產中的這一“痛點”,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以前的產品標識噴碼比較簡單,信息承載密度低,隨著二維碼逐漸普及,自動化、信息化、物聯網發展要求不斷提速,對產品賦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研發出該設備的杜鷗 (廣東) 標識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李堅升介紹,二維碼的應用普及后,市場對各類產品和包裝賦碼的打印幅面、打印速度、打印質量要求大為提高。而傳統小字符噴碼機打印幅面窄、速度慢,而激光機則材料適應性差、打印面積大時速度受限。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單噴嘴設備打印2行速度為48米,打印4行時速度僅有約10米,且打印質量一般、二維碼掃讀率相對低,而雙噴嘴背向(反向)偏轉技術噴碼機打印2行速度為219米,4行速度為96米。

“在多年的市場接觸中,我們發現,在藥品、食品、日化、建材、電池、電子元部件等諸多行業內,都存在企業受限于產品標識賦碼的速度提升不上來而只能讓整體生產線降速的現象,因為現今國家對各類產品的安全監管要求越來越高,產品聯網追溯等也日益重要,產品賦碼信息量越來越豐富,對賦碼設備的速度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李堅升說,“用這種新技術,從打印速度看,就達到了傳統單噴嘴的4倍以上,打印幅面為單噴嘴2倍,打印質量好且二維碼掃讀率高”,將助力多個行業的生產線大提速。
產品賦碼主要分為四級:第一級是產品本身的賦碼;第二級是瓶/罐的賦碼;第三級是包裝袋的賦碼;第四級是包裝盒/箱的賦碼。也就是說,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賦碼需要面對的是各種材質、形狀、大小的產品,而現在市場上常用的熱轉印、高解析、激光機、傳統小字符噴碼機等賦碼設備,都不能很好地覆蓋四級賦碼的全部需求。
其中,小字符噴碼機是一種廣泛應用于產品賦碼的標識設備,自20世紀70年代初問世以來,一直在產品標識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經過了30多年長足的發展,其應用迎來了頂峰,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5%以上,但同時技術發展也遇到了瓶頸。李堅升表示,雙噴嘴背向(反向)偏轉技術噴碼機采用了全球首創的雙噴嘴背向偏轉噴印技術,突破了傳統小字符噴碼設備的固有框架,首創CIJ(小字符連續噴碼機)協同噴印技術,一次性解決了打印組合圖案時出現的前后錯位、上下重疊或分離、縱向列之間不能保持平行等整個行業幾十年來都無法逾越的技術難題。生產線帶來的振動及速度快慢變化對其賦碼噴印質量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從而不會影響到后續使用中的識讀等問題。
此外,雙噴嘴背向(反向)偏轉技術噴碼機的核心零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從目前市場來看,除了小字符噴碼機以外,其他的主要標識核心技術均被國外科技公司壟斷,國內企業想要在熱轉印、高解析、激光機等噴印設備技術領域進行突破,在核心關鍵元部件方面就率先被發達國家“卡住了脖子”。廣州面世的這臺“打碼機”,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相關民族工業產業鏈的延伸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