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油墨日期用水一擦沒了
4日,記者從超市中購買了多種使用不同方式印制生產日期的飲品。其中酸奶是油墨噴碼的,牛奶是激光噴碼的,蛋白飲料是鋼印的。
記者用紙巾沾清水對準幾種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分別擦拭,結果發現,酸奶上的生產日期很快就變模糊了,再一擦,日期全沒了。牛奶上的生產日期難擦一些,但是在多次擦拭后,生產日期也消失了,只有鋼印的沒有變化。
調查>>
短期食品多用油墨碼
記者調查發現,保質期較短的面包、酸奶等食品的生產日期,大多用較黑的油墨噴碼,最容易擦掉。罐頭等食品的生產日期碼雖然也是油墨的,但多靠激光噴碼。
尷尬>>
高成本阻礙鋼印打碼普及
既然鋼印生產日期最不容易被篡改,那為何不普及這種打碼方式呢?記者就此問題咨詢了濟南東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據該公司的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各食品廠用的主要是墨輪打碼機、電動打碼機和鋼印打碼機三種。其中,墨輪打碼機最便宜,售價3800元,多作用于塑料包裝;價格最高的是電動打碼機,一臺2萬多元,主要給各類瓶、蓋、罐、杯等包裝產品打生產日期。
“用鋼印打碼的食品都需要提前將生產日期印制在包裝袋上,比較麻煩。此外,即使這些袋子一次用不完,也不能再用了。”廠家的銷售人員解釋。
相關鏈接>>
日期標示規定無細則
記者了解到,衛生部在2011年5月13日新頒布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規定當預包裝食品包裝物或包裝容器最大面積大于35平方厘米時,強制標示內容的文字、符號、數字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但是對于生產日期標識的方式等則沒有詳細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