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本周召開,29日官方發布了五中全會公報(下稱“公報”),會議也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公報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到2035年中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 包括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近兩年多,美國相繼對我國發起了貿易戰、科技戰,特別是在消費電子產品所需的芯片對我國進行限制,我國進一步認識到在很多科技領域面臨“卡脖子”的技術困境,
全會提出,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十四五規劃內容至本文發稿還未公布。不過,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本周一在其官網發布對全國政協第2524號提案的回函中,已“劇透”了部分內容。工信部稱,積極考慮將5G、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納入“十四五”國家專項規劃,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攻關,加強技術領域國際合作,有力有效解決“卡脖子”問題。
除此之外,高端工業制造裝備是我國重點關注的領域,近幾年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包括激光加工裝備、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精密數控機床、光電儀器設備等,最具有代表性。
激光加工裝備以其高效率、高精度,以及適用性廣泛、非接觸式加工的強大優點得到認可,在工業制造產線上迅速推廣,以激光切割、焊接、標刻、修復與清洗等工藝為代表,可以深入滲透到消費電子、金屬加工、汽車、食品醫藥、環保、電池、新能源、航空航天、家具、建筑等數十個主要行業,給我國產業升級帶來主要推動力。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可知,他們把大部分的價值較低的日用品生產轉移到亞洲地區,而保留了具有較多核心技術的高端產業,比如飛機、汽車、航天器、集成電路芯片、生物醫藥、化工、精密機械、特殊材料、電氣自動化等。先進的激光技術、光電技術廣泛應用于這些高端產業,往往已經成為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藝。同時,先進光電技術、成像、雷達探測等在軍工武器、航天等尤為重要。
可以預見, 激光與光電技術在十四五的五年時間里,必然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遇,而國家科技部門也應該增加重視程度,給予更多的、明確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