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優化數字營商環境。數字經濟時代,優化營商環境,必須站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從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視角,利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探索新的市場監管模式與思路。
建設數字政府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數字政府建設水平與營商環境優化質量二者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密。

2020年10月,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發布,梳理了優化營商環境各領域240余份政策文件和210余項改革亮點。其中,“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逐步成為市場監管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是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大進步。這個進步得益于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賦能。
數字技術賦能電子政務,推動數字政府建設步伐。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水平有顯著提升,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從2018年的第65位提升至2020年第45位,在線服務達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第九位)。這一排名離不開各地政府通過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與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打造多部門數據互通、聯合協作的服務平臺,推行“一網通辦”、“異地可辦”、“跨區通辦”等服務創新,將部門各自“擺攤”,整合形成“看不見”的多部門聯合,線上線下打通的政務服務。電子政務的發展水平對于營商環境的發展變化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數字政府發展與營商環境優化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數字技術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利器。政務服務包羅萬象,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僅需要滿足人民提出的需求,更要從設計人民參與、設計服務產品和設計應用場景等角度,主動滿足企業和老百姓“辦事不難”“辦事不繁”“辦事又快又好”的要求。數字技術在完善政務服務產品的功能設計、提升服務效能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如何塑造更加公平安全的營商環境,如何利用數字技術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是數字經濟時代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的必經之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優化營商環境也不例外,必須具備數據思維、平臺思維,運用數字技術推動營商環境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精準判斷,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互聯網平臺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載體。建設數字營商環境,需要互聯網平臺。比如,政府打造數字招商一體化系統,需要通過線上招商平臺整合招商地圖、產業政策、服務指南、督導檢查等,為招商引智提供一站式服務。數字化轉型給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帶來了巨大挑戰,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線上投訴和訴訟平臺,利用區塊鏈等解決網絡侵權的取證、存證和認證難題,可以更好地滿足數字經濟發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還可以通過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雙創平臺、產業沙盒平臺、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平臺等,全方位擴容數字化應用場景, 滿足發展數字經濟的營商環境需求,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
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需要技術不斷進步,制度不斷創新。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我國營商環境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加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從技術層面來說,提升“互聯網+監管”水平。在數字政府建設中,加大對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重點領域的研發投入和應用,運用數字技術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將公共數據與社會平臺的數據進行安全、有序、有選擇地融合,形成“線上調用、線下核驗”的業務協同。政府運用數字技術優化營商環境,可以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比如,引入海量數據算力平臺,構建以各領域創新應用為最終目標的大數據生態體系,對監管業務和科學管理決策進行仿真模擬,推動政府監管更加精準、高效和智能。政府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用技術維護守信、守約、合法的營商環境,可以實現政府、企業和社會協同發展。
從制度層面,不斷優化法治化和服務型營商環境。2019年10月,國務院發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從國家層面夯實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基礎,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配套改革工作逐步完善。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必須根據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持續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完善執法標準、規范執法行為,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秉持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徹底根除所有制歧視、地方保護等各類阻礙公平競爭的不平等現象,保障各種所有制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數字化“四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