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食品,人們最在乎包裝袋上的保質期。但鮮為人知的是,包括許多名牌食品在內,保質期等信息都能用簡單手段涂改。一些商家借用噴碼機、打碼機、有毒化學藥劑等“道具”,涂改食品保質期如同“變戲法”,真假難辨。
涂掉容易,再印上也不難。在與幾家沿海城市的廠家聯系過程中,發現能輕易購得打碼機、噴碼機。其中,有“經濟型”機器價格只有1000多元,據稱特別適合小作坊、小門店;而能夠安裝在生產流水線上的噴碼機,價格在2萬元以上,這對廠家來說并不構成明顯負擔。
“不論是印碼還是噴碼,只要是使用油墨,都可以涂改。”一位噴碼設備供應商稱,“印刷的時間信息,在3年之內都可以任意調整!”
“對于涂改食品保質期問題,從大企業到小商販,很多人心知肚明。”北京一位知名食品包裝機械制造商透露,目前,比較有效的反制措施,是使用激光打碼機,它把生產日期等信息用激光“燒”在包裝上。
但對于“激光機”,食品業界不少廠家敬而遠之。主要原因是嫌成本高,價格是使用油墨設備的2倍左右。同時生產效率低于“油墨機”,會影響企業產能。
食品行業一些大公司則對涂改日期采取“內控風險”態度:在生產日期等噴碼信息中加入特殊代碼,一個代碼只對應一個批次產品。這樣,產品日期遭涂改而出現質量糾紛時,企業就會舉證尋求免責。但企業求得“獨善其身”后,消費者卻依然被蒙在鼓里,成為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