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丙炎——1973年8月出生于河南新鄭市觀音寺南場村九組,一個農民的兒子,先后獲得國家技術新型專利100多項,填補國內外的發明專利10多項,目前還有很多項目正在研發……
從制造到“智造” 現代化新型農民—劉丙炎的突破

他為自己的夢想而存在,他曾經外出拼搏多年,認為人生就要實現自己的價值,一直在尋找著實現自己夢想,他沒有放棄夢想,他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要擁有一個研發團隊、選擇一個能造福社會的產品、產品的前端和后端不能被人控制、產品要具備品牌和持續性”,圍繞這個目標身無分文的他籌劃著,期待著,努力著,一步一個腳印,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市場調研和走訪,帶著他組建的臨時研發團隊開始研發自動化制藥設備,經過三年的研發和試驗,最終與2007年的初秋,他的新產品出爐了,公司注冊成立了,產品一上市,轟動了整個藥屆,讓制藥包裝提前跨入了新的自動化領域,每年以千萬產值連年遞增,目前全國的有90%的水針劑制藥廠在使用他的設備,公司良性運營,通過劉總自己開發的“順意管理工具”公司能進行自轉。
在稍有資金結余的時候,他沒有忘記他是農民的兒子,他一直還惦記著自己老家,生他養他的土地,2014年3月16號,他響應政府的新農政策,回到老家流轉土地1000余畝,種植新品種綠化用樹.
他從拿地的初期設想到政府對接—村委對接—組建園林管理團隊—購買樹苗、種植、澆水、鋤草、打藥、用工、管理、支出再支出,天天象流水一樣投入再投入,天天忙完地里忙酒桌,面臨大面積樹苗死亡,總成活率75%,他沒有退縮,步步艱辛,同時讓他看到了很多商機,發現了農業自動化的落后,公司加農戶的諸多失敗,大面積土地流轉遇到的瓶頸,行業弊端和問題,他夜不能寐,針對這些問題他一一找出問題的所在,進行解決,他常說:“要說實話、做實事、從實際情況出發、解決實質性問題。”就這樣,不服輸的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摸索出一套套的實用方案。
公司加農戶的合作模式,公司+農戶(勞動力+責任心),現有一套完整的公司+農戶管理模式。
從制造到“智造” 現代化新型農民—劉丙炎的突破

“公司+農戶”他運用得手,他說公司+農戶的勞動力和責任心,好的制度讓人變好,壞的制度讓人變壞,農民出身的他與農戶合作非常愉快,他的1000多畝地有20多個承包戶,把流轉的土地反包給農戶進行精細管理,每月給農戶發工資、勞保、每年體檢、旅游、生日蛋糕、年終福利,大家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劉總說,管理制度合理時農民就是一個非常棒的農業專家。提高農戶專業知識,增加收入,分包種植和承包養殖,培養更多的新一代農民。
農林立體經濟趨勢
如何讓1000畝土地變成2000畝、3000畝?
要實現立體農業經濟模式,做林下養殖、雞、鵝……開發“如意林飛雞蛋”品牌,打造農業品牌,同時開發的快遞摔不爛蛋托,雞蛋噴碼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