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又有四批雞蛋因氟苯尼考超標被通報”
“蛋品行業告急!多省市食藥監發力,不合格雞蛋批次陸續公布!”
“柳州曝光8批次不合格食用農產品 有4個批次是雞蛋”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華潤萬家超市銷售不合格雞蛋被立案調查”
......
近幾年來,雞蛋“不合格”的新聞屢屢登上蛋雞行業的熱點,這即說明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也說明國家對食品的抽檢越發高頻。
據食安通《食品抽檢信息與分析》的數據顯示,食用農產品為食品抽檢量最高的品類,僅2018年三季度,共抽檢11580批次。
雞蛋安全成重點,抽檢力度持續加大
雞蛋作為食用農產品的5大品類之一,也備受關注。
以2018年1月1日至11月12日為例,我國共通報“不合格雞蛋”190批次,其中鮮雞蛋為113批次,占比59%,散養雞蛋(包括土雞蛋、笨雞蛋、草雞蛋等),共77批次,占比41%。
對比通報月份來看,后半年通報的批次明顯高于前半年,其中10月份達到了高點,僅1個月便通報了38批次,這可能與10月下旬,農業農村部組織的“隨機抽查”有關。
從以上的通報情況來看,鮮蛋仍是重點抽檢對象,其抽檢力度則會繼續加大。
山東擬試點實施鮮雞蛋“雙證制”,倒逼雞蛋追溯
繼《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6369號建議的答復》提到的“2018年9月1日起,全面執行農產品追溯制度”之后,山東擬試點實施鮮雞蛋“雙證制”管理,將農產品追溯的話題提到一個“新高度”!
實施范圍:
蛋雞養殖主體、大中型商超以及學校食堂均列入實施范圍;有條件的市可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
實施目的:
由農業生產者出具產地合格證,由經營者出具銷售憑證,規范生產、市場行為,實現食用農產品“來有影、去有蹤”,確保產銷鏈條清晰、各環節主體責任明確。
結合“不合格”雞蛋的抽檢情況及雞蛋可追溯的推進速度來看,不得不說,國家正倒逼雞蛋市場的走向“無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