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日益重視“舌尖上的安全”,更是將民眾關心的食品安全上升至國家戰略。伴隨2017年一號文件再次強調“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是我國‘十三五’的一項戰略工程,要求2020年建成互通共享的食品追溯體系”,我國從政府到企業、從社會到法律,各方都對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全國百萬級人口城市全覆蓋,食品溯源未來將形成全國大格局,市場規模超過兩百億。


企業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會大大提高食品生產者的安全責任意識,強化防范措施;打消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顧慮,促進消費,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消費者查詢和維權;有利于增強政府部門對問題食品的發現和處理,避免因個別產品的問題,波及全部產品的信譽;有利于促進食品流通體系的不斷完善;有利于促使生產者按照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加工,從源頭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概括起來,有一些幾點:
1、源頭可查:生產原料信息全部采集記錄并可追蹤,實現產品供應環節、生產環節、流通環節、銷售環節、服務環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去向可追:全過程追溯產品流通過程,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可快速、精準召回。
3、責任可究:一旦產品出現問題,可精確查詢到哪個環節有問題,責任人是誰,一目了然。
4、信息可視化:關于產品的品牌、名稱、生產經營者、規格等一系列信息,消費者掃碼可查,提升品牌可信度。
5、大數據管理:借助一物一碼,企業可以將參與的消費者直接引入企業的數據平臺,不斷完善企業和消費者的個性化互動,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粘性。
該系統是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統一發布和查詢平臺,對管理轄區內所有農產品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完善農產品和食品準入登記備案,根據“一物一碼”標準,對農產品建立個體身份標識,準確記錄從種植管理、生產、加工、流通、倉儲到銷售的全過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