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召開,研究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問題,研究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決策部署落實情況。會議還指出,要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作為重要產品之一,食品的安全一直是公眾關注的重點。上海信聯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息發展,股票代碼:300469)從2008年開始探索食品追溯業務,深耕12年,信息發展致力于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推動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與完善。
01
“區塊鏈+食安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實際應用中,傳統的追溯體系存在信息不透明、數據易被篡改、信息孤島等痛點,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針對傳統追溯體系的痛點,信息發展將區塊鏈技術融入食安追溯體系,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搭建追溯云食品安全大數據平臺,積極打造食品安全生態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該平臺從源頭的種養殖開始,將生產、加工、賦碼、檢測、運輸、銷售各環節農產品信息上鏈,確保數據不可篡改、安全可靠,有助于實現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產銷信息可查詢、供求無縫對接,實現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把控,形成產業結構均衡發展格局。
自開拓智慧食安業務以來,信息發展先后承建商務部25個肉菜追溯試點城市建設工作及13個省級、7個市級重要產品追溯建設項目,追溯業務覆蓋城市(百萬人口以上)近50個,覆蓋人群超3億人口,覆蓋客戶近全國萬家節點企業。
這期間,在以食品為主的重要產品追溯方面,信息發展取得了多項應用成果,如《基于區塊鏈的酒類安全追溯云平臺》入選《2019上海區塊鏈應用與技術白皮書》,成為上海區塊鏈典型應用案例之一;《基于區塊鏈的重要產品追溯平臺》作為優秀案例被納入《中國區塊鏈+產業供應鏈應用發展報告》(2018-2019)等。
02
參與起草相關標準,規范區塊鏈技術應用
長期的實踐和研究,信息發展在“區塊鏈+重要產品追溯”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積極參與到相關標準的起草工作當中。
標準的研制將有助于解決食品安全追溯問題,既讓區塊鏈服務提供者明確了準入要求,也利于食品追溯全鏈條各環節的規范操作、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更有利于監管部門對社會各方在追溯體系建設上的成果形成統一、規范的監督評價標準,提升整體的推進效率。
事實上,在此之前,信息發展已經先后參與了6項相關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分別為:
1
《重要產品追溯 核心元數據》(GB/T 38154-2019)
2
《重要產品追溯 追溯術語》(GB/T 38155-2019)
3
《重要產品追溯 交易記錄格式總體要求》(GB/T 38156-2019)
4
《重要產品追溯 追溯管理平臺建設規范》(GB/T 38157-2019)
5
《重要產品追溯 產品追溯系統基本要求》(GB/T 38158-2019)
6
《重要產品追溯 追溯體系通用要求》(GB/T 38159-2019)
其中,信息發展作為第一起草單位,參與了《重要產品追溯 產品追溯系統基本要求》(GB/T 38158-2019)的起草工作。
此外,信息發展還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促進上海市社會信用體系的發展,協調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社會信用建設,上海市社會信用促進中心與信息發展簽訂戰略合作,建立社會信用合作機制,利用新技術新模式協同推進市場信用建設。
對食品安全行業來說,建立社會食品安全信用共識機制,運用區塊鏈技術,協調社會各方共同參與食品安全信用建設,構建一個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控的去中心化食安數字信用共享生態圈,對于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食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信息發展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積極參與到食安追溯的各項建設中,利用技術力量為“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