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信息化的車間質量追溯體系,需要明確追溯過程涉及哪些部門和業務流程,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從而將整個業務流程與數據流程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質量追溯體系。
那么如何建立車間的質量追溯信息系統呢?

從質量可追溯系統的業務流程來看,質量可追溯系統的數據包括以下不同方面:
(1)外購件質量數據:
采購部批量采購生產所需的外購件和材料,外購件可以包括其他單位生產的原材料、元器件、半成品等。
外購件到貨后,進行到貨登記,送檢驗員檢驗。進貨檢驗人員根據檢驗條件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他們簽發質量標簽,填寫采購零件的質量信息,并給出一個唯一的識別號——質量號,一般每批一個,一批質量號相同的貨物一個,在一些使用場景中,可以由倉庫保管員發送到每個車間現場,并由現場操作人員確認。
在整個MES系統中,系統已經按照訂單、工裝工具、物料清單所附的工藝規范進行了關聯,在實際生產中完成了車間生產的數據采集。只要信息采集者采集真實數據,MES系統理論上是通用的;外購件的質量信息應包括:材料型號、產品批次、有效期、技術條件、制造商、質量檢驗信息等。
材料檢驗員檢驗完成后,庫管員登記入庫,建立外購件質量數據。
(2)自制零件的生產數據:
在安裝過程中,指定的安裝和檢查程序是按照工藝規程完成的,因此在跟蹤自制零件時,需要記錄自制零件的生產過程,包括使用的工裝工具和所需的材料清單。
總裝計劃員獲取ERP系統下發的產品總裝生產計劃和生產所需的支持清單。支持列表由ERP系統生成,一份發送給MES系統的車間操作員,一份通過系統集成發送給ERP系統的庫管員。車間操作人員獲得支持清單和安裝任務后,前往倉庫收集材料。這時,庫管員已經根據支持清單準備好了材料。清點后雙方確認對現場制作的真實反應。
(3)追溯關聯和查詢:
在現場操作人員對產品(部件)進行包裝的過程中,由于同一種材料可能包含不同的子批次,不同子批次的材料有不同的質量編號,雖然同一種材料的生產廠家是相同的,但不同批次的產品質量是不同的,可能會導致產品(部件)的裝配質量狀態不同。因此,需要詳細記錄裝配數據,以區分這些“細微”的質量差異,為將來的準確追溯和召回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