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疫情黑天鵝,導致停工停產,讓絕大數行業都受到極大影響。進入下半年,半導體芯片產能短缺使得制造業“哀聲一片”。進入2021年,芯片制造商產能緊張的情況仍在持續,半導體行業漲價風潮正愈演愈烈。
目前已有多家半導體公司再次宣布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而且繼汽車行業后,手機、監控、PC、家電和游戲機等行業,全球范圍內幾乎所有用到芯片的電子產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缺貨影響。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表示,芯片產能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處于極為緊缺的狀態,漲價已經啟動,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前不會有價格回調的情況。
由于蜂擁而至的訂單,臺積電、三星電子、中芯國際等主要供應商已經全面啟動產能建設,但市場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由晶圓供貨緊張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鏈愈演愈烈。

真缺還是假缺?
可以說,引發半導體產業漲價潮主要系晶圓供貨緊張所致。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行業內對未來市場走向判斷偏保守,導致終端廠商備貨較為謹慎。但隨后發現,疫情影響反而極大促動了對自動化和數字化的需求,使得半導體解決方案增長趨勢較快。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持續緊張,國內不管是IC設計企業還是芯片代理商,開始有計劃、有規模的進行囤貨。也有企業,為防止代理商囤貨,緩解交貨壓力,作出“非質量問題,不得退貨”的決定,這也將一定程度緩解供需緊張現狀。
由于晶圓產能相對固定,在需求上漲、超額預定等多種因素疊加下,自2020年10月開始,晶圓供貨緊張便成為了業內的熱議話題。熱議背后,也有質疑的聲音存在,是真缺還是假“缺”?業內人士指出,一個客戶有1K采購需求,分發了5家供應商,市場上看到就是5k的需求量;5家供應商再上報原廠,就變成8k采購需求;在晶圓廠眼中,發現是需求量暴漲了,但真正需求只有1K。
但無論市場真實需求如何,芯片企業漲價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事實。
不完全統計發現,當前超過20多家芯片企業相繼發布了漲價通知,幅度平均在10%-20%之間。漲價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以及封裝成本持續上漲,且產能緊張、采購周期延長,產品成本大幅增加,故提升產品價格來分攤成本壓力。
1月4日Microchip發布了漲價通知,表示受疫情等各種因素影響,全球供應鏈趨緊,上游材料漲價,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客戶,從2021年1月15日開始,公司的很多產品線價格將上調。

臺積電被爆出已經取消了對客戶的報單優惠
表面上看,在這一波產能緊張中,做為全球晶圓代工廠一哥的臺積電成了香餑餑,他們不僅產能最大,而且掌握著先進工藝的命脈。
但由于產能緊張,臺積電被爆出已經取消了對客戶的報單優惠,今后購買晶圓將不再享受任何折扣,之前大量下單會給3%的優惠,采購量大的話這筆錢就不是小數目了。
不僅沒有了優惠,臺積電在產能分配上也不得不優先照顧大客戶。
半導體漲價的幅度,似乎遠高于現在通貨膨脹的速度。
從之前業界的分析來看,2021年半導體供應的問題都不會徹底解決,因為半導體需求持續增加,況且晶圓代工企業新設的工廠無法立即投入使用。Omdia在報告中指出:“最近,8英寸晶片的交付時間從1至2個月增加到3至4個月,增加了一倍以上,隨著交付時間的增加,供給不足的現象進一步惡化”??赡芤?022年甚至2023年才會解決產能緊張的問題。這兩年中考驗的是廠商解決供應問題的能力,是一場長跑,誰能跑到最后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