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在可追溯食品評定的基礎上發布了可追溯食品標簽,這是食品包裝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又一成果。標簽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食品安全與信息追溯分會字樣、可追溯食品標識、追溯二維碼三大主體部分和若干防偽技術點共同組成。該標簽的發布和使用將對消費者在采購食品時的選擇起到引導效果,對食品包裝安全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打造“會說話”的食品包裝追溯體系
追溯作為國際公認的食品安全管控手段之一被各國廣泛采納,我國曾多次發布政策要求食品企業建立追溯體系?!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推動追溯鏈條向食品原料供應環節延伸,實行全產業鏈可追溯管理”?!秶沂称匪幤繁O督管理總局關于推動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完善追溯體系的意見》要求“原則上,食品生產經營者均應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追溯體系”。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我國食品包裝行業追溯體系建設取得非凡成績,各類食品包裝細分領域的品牌企業幾乎都建立了追溯體系。但由于標準體系滯后,多部門交叉管理等原因,導致各家追溯系統功能不一致、數據無法共享、追溯內容不同、追溯效率整體不高等問題普遍存在。
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強制性國家標準,涵蓋31類食品,直指食品和化妝品過度包裝現象。食品過度包裝造成了巨大資源浪費,無論是在“雙碳”、可持續、綠色的背景下,還是在理性消費的視角下都應該被限制。需要看到的是,過度包裝背后的本質動機是食品價值渴望體現的強烈訴求。
過度包裝是給食品“穿上”多層、多樣式、特殊材質、不同功能的“衣服”,且試圖通過這些“衣服”上的標識、文字、視覺沖擊等證明食品價值。但食品的本質屬性是安全地為消費者提供能量、營養物質和某些特殊需求,影響食品本質屬性的要素貫穿于食品的原料、生產工藝、流通過程甚至食用方式。因此,食品價值體現的訴求不只是限制過度包裝,更要有“會說話”的食品包裝追溯體系。
改善食品包裝萬“碼”奔騰局面
此次發布的可追溯食品標簽,采用普通紙和激光鐳射兩種材質,分為兩種規格,以適應不同類型和定位的可追溯食品使用。該標簽基于“一物一碼”技術建立,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及零售等供應鏈各環節進行標識,并相互鏈接,可隨時獲取各環節的數據信息,這些信息包括產品標識代碼、批號、有效期、保質期等。一旦食品出現安全問題,可通過這些標識代碼進行追溯,能夠快速縮小發生安全問題的食品范圍,準確查出食品問題出現的環節。
可追溯食品標簽是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針對食品追溯能力評估推出的行業評價體系,從食品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物流及流通銷售等4個方面進行追溯能力綜合評價。從2020年開始,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基于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正式對行業開展可追溯食品評定,評定要素包括食品原料、生產加工、流通銷售、信息系統及管理。其中,食品原料包括原料名稱、產地、品牌、供應商、包裝種類等;信息系統及管理包括追溯系統、編碼規范、標識、采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共享能力、安全性、追溯管理制度等。
此后陸續有盼盼、親親、古貝春、齋香小院、九鮮坊等品牌的部分食品通過可追溯食品評定。2021年調查數據表明,消費者“非常關注和期待可追溯食品”的有效問卷比重為84.7%,“同等情況下會優先選擇有可追溯食品標識的食品”占比高達94.18%。在此基礎上,可追溯食品標簽將進一步從整體上推動和規范食品包裝行業追溯體系的健康發展。一方面,可追溯食品標簽的統一性、標準化和規?;匦?,將逐步改善食品包裝行業萬“碼”奔騰、千姿百態的不利局面,并且有助于食品包裝企業大幅降低追溯體系的實施成本。另一方面,可追溯食品標簽的直觀性、中立性和專業性,將幫助消費者降低選擇食品的難度,規范食品消費市場、增強消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