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電子監管之前,我國藥品大多采用零售商品的13位商品條碼,該條碼是國際組織公布的非強制標準,為一類一碼,主要用于POS掃描結算,不能分辨真假和記錄產品質量,不能實現產品流通跟蹤,也不適用于不在超市銷售的藥品。而現行的藥品電子監管碼是20位編碼,與商品條碼最大的區別是一件一碼,可以實現對藥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全程監管,具有藥品真假判斷、質量追溯、召回管理與全程跟蹤等功能。
在軟袋大輸液包裝袋上印電子監管碼與瓶裝大輸液不同,瓶裝大輸液的電子監管碼可印在要貼的標簽上或將印好電子監管碼的不干膠標簽貼在瓶子上。由于軟袋大輸液灌裝封口后,形狀不像瓶裝輸液那樣規矩,故印制好的不干膠電子監管碼標簽無法采用自動貼簽機將其貼到軟袋大輸液的袋子上,所以只能采用印制的方式,如現有軟袋大輸液上的標簽就是在制袋前印在制袋用的膜上的。
而采用現有模板熱轉印的方式顯然無法完成將電子監管碼印制到制袋膜上,只有采用能產生可變條形碼的智能打印系統才能將電子監管碼打印到制袋膜上。
現將千山公司與美國Norwood公司聯合開發的且與千山公司SRD7500非PVC膜軟袋大輸液生產線配套的電子監管碼智能打印系統作一簡單介紹。
如上圖所示,該電子監管碼智能打印系統主要由2臺智能打印機、直線驅動器、伺服電機、墊板及機架組成。該系統安裝在SRD7500非PVC膜軟袋大輸液生產線上的印字工位前或后均可。
2臺智能打印機主要負責將電子監管碼打印到非PVC膜上,每次各完成對一個袋子的打印,伺服電機驅動直線驅動器帶著智能打印機向前移動完成3次打印,即對6個袋子均打上電子監管碼后,又帶著智能打印機向后移動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打印。
上述電子監管碼智能打印系統也可安裝在千山公司生產的其它型號的軟袋大輸液生產線上。不同型號的生產線只需改變打印頭的數量即可。